來自他方的我們相聚一同,在記憶中譜出共鳴的味覺

在異鄉共織的味覺記憶

身為一位正港的台灣南部俗,上大學是我第一次獨自北上的長旅程。這件事讓我對生活產生新的動力,這者股動力與其說,來自於想在新城市探索一切新鮮事,倒不如說是我拿到一個自主生活的憑證與授權——掌控自我的人生的起點。想到就很興奮!但不是興奮於疏離與原生家庭的管理,而是我得到了一個完全獨立的空間,以及對自我負責的機會。

雖然我就保持著高情緒與期待,來到我的大學生活。然而,周遭的人可能覺得我很冷淡。因為暑假過得太開心,加上沒有很喜歡出門,大概連續一個半月宅在家裡,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。嗯!真,過得很開心!

因此一到學校,被要求強制日間出席新生訓練時,臉部會不受控得呈現厭世。這也是我大學四年間,最不能適應的事情。

一來,我認為大學是自主學習的環境,怎麼會用崇尚合作的名義,來做團體活動的要求?二來,我的生理時鐘還沒調回來,這時間點我只想執行些低度活動的事情,像是睡覺、睡覺,還有睡覺。

所以,那時我想我給人的印象是——生人勿近,明面擺著你來了我也不會理你。因為講話很費力氣!寶貴的精力還要保留在呼吸,以及維持姿勢、保持平衡與移動肢體這等大事上。

不過還好本身個性沒有到很糟糕,雖然快把自己訓練成獨行俠,但常掛在口上的基本禮貌,與適當尊重人的態度,還是讓善心人願意主動搭理我。真得十分感謝大家的善意!讓被自己玩壞得開局面,有一個生機的轉圜。而我在日後也與來自南北各城市的善心夥伴,一同組成飲食小部隊。

說到此或許你會問到,難道飲食小部隊對食物的味道,沒有南北隔閡嗎?

我們大部分沒有南北隔閡,但只限於充分尊重食材的美食。值得一提我們的口袋名單都有同一個店家,店家的名字也別具一番風味——巷弄。一個隱身於城市的小店,但還是藏不住她的好味道。也許你會好奇,她是達到什麼等級的「好味」?我必須老實說就以餐品而言,她不算是頂級的美味,但她是連接我讀書記憶的味道。只不過餐點價位對學生來說,也不能太常來吃。但若我需要飲食的療育,來放鬆身心靈,她一直是我的首選。

為什麼她會是我的食療首選?

店內懷舊氣息,還有不急不躁的上菜速度,會我自然而然地退下心中的紛擾,將自己的身心慢下來。這慢悠悠的氣氛,配上定食的日式美學,襯出白飯、味增與炸菜天婦羅的悠閒。一口白飯配上醬燒的主食,這是我喜歡的樸實風味。加上天婦羅的獨特幸福感,加成的蔬菜的風味。一旁的醃製小菜,不只淡化口中的膩感,也淡化了時空的壓迫。喝上一碗味噌湯,沖刷一切的疲憊。而最後呈上的冰沙果汁,洗鍊出味蕾的清爽感,也洗滌我的心靈。

也因為如此,我們即使離開學校已經四年,還是願意回返的為此相聚。為何會願意大老遠來此相聚?只是因為人嗎?我相信不只於此,我們會因人所聚,但留住相聚時間的是佳餚與環境。她讓我們相聚的更有意義,因為裡頭的味道不只有回憶,也乘載彼此的當下及未來。

我相信每個人在每個城市,都有一個共鳴的口袋名單,對我們而言「巷弄」,就是這份聯繫。而我十分珍惜這份聯繫,你們也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