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ID-19疫苗──mRNA1273(莫德納,mRNA疫苗)所應用的生物技術

簡述mRNA1273(莫德納,mRNA疫苗),所應用的生物技術。

*本系列舉的COVID-19疫苗,以在台灣的熟悉廠商所研製的疫苗為主。

*無深入探討疫苗的效果及副作用(另附於系列延伸閱讀中)

COVID-19疫苗:mRNA1273。攝影師:Ian Hutchinson;來源: Unsplash。
mRNA1273(莫德納,mRNA疫苗)。攝影師:Ian Hutchinson;來源: Unsplash。

 

 


mRNA1273,莫德納(mRNA疫苗),以微脂體(liposome)包覆的mRNA疫苗

mRNA1273的微脂體(liposome)簡介

微脂體的源發概念為──可與細胞膜親融的載體,所以微脂體成分大多與細胞膜組成所相似,磷脂質為主、膽固醇為輔。其中磷脂質為載體的主要架構,藉由疏水端、親水端及是否帶電荷的特性,合成團體、調節膜電位、包覆或乘載運輸物;膽固醇則是穩定此流動性架構的固定支架。

結構組剖面意圖──包覆RNA的微脂體可能構成的型態。脂質體外側圓形為親水端,內側彎曲線為疏水端。左側為雙層脂質體所構成的微脂體;右側兩圖為多層脂質體,可能有可能採取的組裝方式。

我們再進一步了解mRNA1273。mRNA1273粒徑分布範圍在80~100 nm;所組成比例──陽性磷脂質(SM-102):中性磷脂質(Distearoylphosphatidylcholine,DSPC):膽固醇(Cholesterol):DMG-PEG 2000為50:38.5:10:1.5。其中的中性及陽性脂質比例,可調整微脂體的膜電位,所以照比例合成的微脂體膜電位為正。而細胞膜的膜電位大多偏負,因此膜電位帶正的微脂體與細胞膜有很好的親融性;不只如此,膜電位偏正特性,也有利微脂體在微酸性環境中,包覆偏負電的mRNA。

還有值得一提,處微脂體外層飄動的PEG,像似微脂體的千絲萬手。可別小看他!PEG藉由富有彈性、柔軟,且不容易被捉到的特性,協助微脂體躲避免疫游擊隊捆棒式的吞噬攻擊。提高微脂體將mRNA送入細胞中的機率!

為什麼mRNA疫苗需要包覆?

因為mRNA體外及體內的半衰期都非常短,且打入高量的mRNA在沒有做任何手段的包裝,可能馬上就會被免疫細胞或核糖核酸酶(RNAse)清掉。且因為mRNA的帶電性及親水性,不利其進入細胞中。因此運用與細胞膜相似的構造,包裹mRNA作為保護及運送的目的,最終期望細胞能轉譯該片段為抗原。

mRNA1273的mRNA序列載有什麼情資?

mRNA1273的mRNA序列資訊中,最主要傳遞的情資是──具有兩個突變位點的全長棘蛋白,分別是K986P及V987P;所以mRNA1273與AZD1222所提供的棘蛋白情資,會稍有不同。而在全長及蛋白上,所突變的K986P及V987P位點,可以讓細胞所製造的棘蛋白結構更加穩定。

蛋白突變位點的表示法,以K986P為例:986是胺基酸在序列的位子;K為原是胺基酸的縮寫,代表原始胺基酸為離胺酸(Lysine);P則是突變後胺基酸的縮寫代表脯胺酸(Proline)。因此K986P可以解釋為,在胺基酸986的位子,已經由脯胺酸(P)代替原始的離胺酸(K)。

且此序列有特別的核糖核酸替代方式──U(尿苷,Uridine)全部被換成N1-甲基假尿苷(N1-methyl-pseudouridine);藉此降低先天性免疫系統對此mRNA的攻擊,並提高mRNA被轉訊成胜肽(peptide)的效率。

此外,此條mRNA序列中的5端及3端,也包含讓mRNA序列穩定的非轉譯區(untranslated region,UTR),還有3端的多腺苷酸尾(3’ poly-adenylation tail,poly A tail),藉此讓序列更安定。

另外也在修飾序列時,配上了5端帽(5’Cap)。完成此修飾的mRNA結構,才會與飄揚在細胞質中,細胞所自製的成熟態mRNA相似。而5端帽在轉譯時,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,因為與mRNA是否能成功招攬核糖體(mRNA轉訊成胜肽的工廠)前來,且願意降落協助進行轉譯有關。

這條mRNA與成熟型態的mRNA構造相似,理論上只會待在細胞質並不會入細胞核,也不須入核執行轉訓任務,其轉訊任務的地點位在細胞質。

mRNA1273是怎麼製造原理 

此mRNA是在體外合成,藉由T7 RNA 聚合酶(T7 RNA polymerase)的協助,將含有棘蛋白序列、5端及3端的非轉譯區序列,還有poly A tail的DNA模板轉錄成mRNA。之後mRNA會再經由封端酶(capping enzyme )牛痘2′ O-甲基轉移酶(Vaccinia 2′ O-methyltransferase)的協助,於mRNA的5端加帽,完成mRNA的修飾。

接著,mRNA們與脂質們會以1:2.5(mRNA:脂質)的比例,共處於微酸性環境(pH 5.0)。因處微酸環境,陽性脂質(SM-102)會以親水端帶正電荷的特性,吸引帶負電的mRNA;藉機包覆mRNA,並形成包覆mRNA的內層的微脂體結構。之後合成物會再佐以其他輔劑,親水及疏水的特性,自行成團並組成微脂體。

微脂體做為載體時的應用注意事項

  1. 如何讓微脂體躲避免疫細胞的辨識?
  2. 微脂體的包覆率及乘載率,以及運輸物被包覆後是否可以呈穩定狀態?
  3. 微脂體在包覆載物後,載體的安定性及在環境中的穩定性。
  4. 製造過程的可否達到包覆載體後無菌,以及不殘留過多的有劑藥劑?
  5. 是否能達到穩定製成,可以產出具有一致性的粒徑範圍,且膜電位正負偏差需小於30 mV的微脂體?

延伸閱讀


系列延伸閱讀